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 Steve Jobs
人生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不要被教条束缚,那只是根据别人的思维结果而生活,不要让他人的喧嚣纷繁,淹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的直觉和心灵,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 乔布斯
写在前面
又是一年毕业季,最近和几位朋友聊起学习工作等话题,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的迷茫和疲倦。 究其原因,无非是就职不顺,工作枯燥,找不到目标等等。 另一些朋友则找到了他们理想的工作,继续挑战自我。 我不禁思考,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活的非常快乐,热爱他们的工作和研究,有的人只能随波逐流,疲于奔命。
我想把这些思考的结果文字化,以便于后日反思,警醒自己,于是便有了这篇博客。 如果你觉得这是励志鸡汤,并且喝了下去还觉得很有感触,甚至试图效仿,说明你没有真正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
关于学习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让老师放心的好学生。 我顶撞老师,被体罚过,被叫过家长,打过架。 我与大部分家长推崇的教育路线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从小学到高中,我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补习班。 别的同学的周末都在各种培训机构度过,而我就在家里看书或是在电脑面前捣鼓各种软件和沙盒游戏。 考试前,别的同学都在各种刷题,我却在书桌下设计我梦想中的机场。 自然,我的成绩是比不过一些尖子生,但是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超过了很多去上补习班的同学。 街坊邻居看来,我学的这么轻松,时不时还能拿到个班级前几的好成绩,便会夸奖一番。其实我并不聪明,我也不努力,我只是喜欢收集知识的碎片而已。
班主任时常告诉我的父母,如果我可以更加用功点,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会更好。 这简直是大错特错! 很多同学在补习班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只不过是为了敷衍家长和老师罢了。 我看着他们的兴趣爱好,被无尽的题海和老师家长的期待所吞噬,撕裂,在一次次与老师和家长的抗争中,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 我敬佩成绩优异的同学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但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要的是在现实世界与知识的互动,而不仅仅是写在考卷上的一个标准的答案。 我想要的是好奇心满足之后,那种内心的愉悦。
到了大学,我几乎没有认真听过大学课上的内容,但是我的GPA还是在3以上。 很多教授并不懂得怎么教书,所以一些真正对我有帮助的内容,反而是我在图书馆自学的。 到了大二,我逐渐觉得我并不是做研究的料,于是我开始寻找专业相关的实习,在实习中运用课上学到的一些内容。 渐渐的我知道了我喜欢的不是计算机学科,而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因此我不会为了分数花时间在我不感兴趣的课上。
我记得那时父母老师都会说:你是为了自己而学习。 然而现实是,你学习的内容是被教育大纲所指定的,所以实际上你还不是为了自己而学习。 学习,只是了解世界运行的方法而已,如果你失去了对这个世界最本真的好奇心,那么你就永远寻求不到真知。
关于工作
很多同学都想要卷进大厂,觉得进入大厂有良好的平台,丰厚的待遇。 如果进不去大厂,就辜负了父母的期待,前途一片灰暗。 这种价值观导致我的一些朋友在找工作期间都快抑郁了。 然后恶性循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然后更找不到工作了,就开始摆烂。
我现在准备入职的公司,并不是大厂,但公司允许副业,平时加班也不是很频繁。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里面的同事非常有趣,我在实习中认识了骑车横跨美洲大陆的S桑,认识了去东欧留学创办公司的Y桑,还认识了一群热爱技术的同学。 这难道不比量产型的中国小镇做题家和卷王有意思的多吗?
我喜欢我的工作,因为开发让我快乐,就算加班我也乐此不疲。 我在工作中可以发现新的架构设计,优美的代码,有趣的项目,顺便还能拿到报酬。 当我和别人说起时,他们总会觉得我是幸运的,可以把爱好做成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工作中获得快乐。
我不会为了金钱,光环而选择一个行业,一份工作。 我更在乎这份工作能不能让我实现自己的价值,我能不能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如果在工作中可以,那当然是最好的。 如果这份工作本身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最好有业余时间可以让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差的一类工作就是,在你人生最有活力的十来年,压榨你的时间,让你身心俱疲,间接压缩你的成长空间,最后当你失去了价值之后,将你扫地出门。 这是非常悲哀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时间干着没有价值的工作的,或是摸鱼躺平不去提升自己的人来说。 很可能在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会出现薪资要求和能力不匹配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觉得互联网,IT高薪就想入行,市面上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 扪心自问,你真的喜欢编程,研究技术吗? 你愿意在工作之余学习新的行业知识吗? 如果你不喜欢它,那在职业道路上又能走多远呢?
永远做你热爱的事情,把它当成你的事业,哪怕它现在不能为你带来富裕,至少你获得了快乐。 很多年长的人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名利才是这个世界的硬通货,快乐又不能当饭吃。 殊不知当你快乐的时候,你的心态是健康的,你就会发现更多的机会,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 届时,你还担心没有金钱吗?
关于选择
很多人的专业,都是父母和老师选择的。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老本行不错,就让自己的孩子学了土木。 有些父母听别人说金融赚钱,于是让孩子报了经济。 而这些同学从来没有调查过这个专业要学些什么,他们毫无准备的进入大学,普普通通的度过四年,然后面临就业的危机。 为了逃避危机,有些同学不得不加入了考研大军。
不要对你的父母和师长言听计从,除非他们是这个领域的主宰者和领军人物。 千万不要把选择权交给别人。 如果结果不尽人意,你会逃避责任,然而责怪别人也无济于事,因为承担后果的是你自己。 如果结果十分满意,你会依赖别人,而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选择。
我选择计算机专业,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点连成线那样简单。 小学的时候,因为父母办公的需要,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脑。 在耳濡目染中,我学会了拨号上网,Windows的各种操作,如何使用Excel表格等。 我甚至还把电脑主机拆开,差点没能重新组装起来,为此还挨了一顿骂。 中学的时候,我开始看电脑论坛,学着P图,剪视频,搭建网站,配置Wi-Fi等等小技巧。
我第一次接触编程,是在高中,当时我为了制作一个游戏的插件,需要处理地图数据,于是就学了点基础的Python。 也是这个机会,让我接触到了开放地图数据这个领域,之后还去了日本,意大利,德国参加会议交流。 并且,为了理解程序运行的原理,我去图书馆借阅了《计算机导论》,由此对计算机学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那时我想,以后大学就学计算机专业吧。
在高二的时候,我决定出国,因为我厌恶国内的教育体系,我不想再玩分数游戏了。 当时身边的同学都去美国,于是我也准备申请美国的大学。 然而在申请过程中,我发现我对美国的文化和生活完全没有认知。 而日剧和动漫让我感到,这就是我想要去的地方。 恰好凭借着对日剧和动漫的热情,我学会了日语,顺利通过了N1。 于是我申请了早稻田大学,并且在最后放弃了美国的Offer,来到了日本。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觉得,不去美国去日本,怕不是脑子坏了。 那么不好意思,你可能不是这篇文章的受众。 我清楚的知道,如果我因为从众去了美国,就违背了我自己的意志 —— It will never end up well。
写在最后
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总是支持我的决定。 在我童年就告诉我如何识人识势,如何做出符合环境的选择。 当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时,他们也不会帮我处理,而是让我自己承担后果和反思。
对于不那么幸运的人来说,父母师长朋友对你人生的干预,也许是你成长路上最大的障碍。 他们很可能会让你偏离你内心的追求,一点点地失去对人生的自主权。 你可以参考他们的建议,但千万不能让他们指导和干预你的选择,尽管他们可能是处于好意。 不要因为他人的建议而贸然做出选择,这样不会让你活成别人的样子,更不会活成你自己的样子。 如果是你深思熟虑的决定,不要因为他人的反对而犹豫,这样只会错过机会。如果有想做的事情,就勇敢的做吧,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其实上帝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条很好的路,只要你从一开始就遵从你内心的想法,屏蔽各种杂音。 这条路大概不会让你走向大富大贵,当上CEO迎娶白富美,但是绝不会让你每日消沉,惶惶不安。 悲哀的是,很多人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为自己的现状焦虑烦恼。很多人宁愿相信别人,也不愿相信自己,在挫折后陷入无奈和怀疑。
那年,当我躺在在东京圣路加医院的病床上,亲自签下病危通知书的那个晚上,我真正懂得了,“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这句话,不是存在于遥不可及的励志句子和毒鸡汤中,而是随时有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 在这个魔幻的时代,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那为什么不活出自己的精彩呢?
永远遵从你的内心,这样你会生活的很快乐。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